南通市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提前批次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录取分数线已公布
 幼儿教育  航空专业  建筑专业  市场营销  铁路客运服务
 电子商务  汽车维修  机电一体化  电子商务  商务礼仪  幼儿教育  船舶技术与维修
家长必读

家长分享备战中考、填报志愿的N个关键点!太实用了!必收藏!

小学到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中考是孩子们完成义务教育的一次选拔性考试。而在高考年年扩招的今天,大学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考进一个好高中,实际上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校门。于是,中考成了孩子们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口,第一个需要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跨越的“坎儿”。对参加中考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磨练,是他们成长中必经的、也是难忘的历程;对家有考生的父母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提到确定中考目标时,我不是说“最好的”,而是“理想的”。那么,何为“理想的”?首要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合适孩子的。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好,有个好前途、好将来,这个愿望是美好的,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面对现实时,却需要理智、克制,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学习成绩的好与不好,与智力因素有关,也与性格特点、爱好兴趣,学习态度、习惯、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父母的教育方式等有关。如果爸爸妈妈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和各方面因素,只一味地要求“成绩不好的要努力变好、成绩一般的要争取更好、成绩好的还要冲向最好”,或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上了某某学校,而给孩子设立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对孩子的进步无益,反而会造成孩子的紧张、焦虑、逆反,甚至厌学;如果一味地追风、攀比名校,甚至托关系、走后门把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孩子送到名校、牛校,一旦孩子的能力无法跟上同学们的步伐,往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带大很大的打击;而且,即使孩子的分数能达到录取线,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这种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环境……更何况,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名校、牛校不一定就代表着成功,也未必就保证孩子以后的路一帆风顺。 因此,在选择中考目标时,爸爸妈妈切不可硬性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强迫孩子按照爸爸妈妈设计的轨道成长,而是要设身处地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孩子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充分了解可报考学校的综合情况后,全面衡量各方面条件,再做出决定。   具体说来,确定中考目标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所在地的中考政策,包括招生情况、考试科目、对特长生的认定和加分政策、是否有提前招生,以及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等,判断哪些层面的哪些学校可作为备选,是否能获得加分或享受某些特别政策。 (2)相关学校的层次、设施设备、教育资源、师资情况、教学理念和水平等,是否符合对于未来高中学习的预期。 (3)相关学校近1-2年的招生政策、招生范围、录取人数、分数线等情况,是否符合报考要求,是否与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匹配。 (4)在同等层次、录取分数相近的学校中,要衡量学校的校风、教育理念和学习环境等,是否符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和方法等。 (5)对在文理科取向或专业方向上已经比较清晰的孩子,要考虑学校在相应的方面是否有优势。如高考时文科更强还是理科更强,是否在同类专业中领先等。 (6)学校和住家的距离要合适、交通方便,或者能否选择寄宿以及孩子是否适合寄宿。
(7)高中不再是义务教育,如果考虑填报“择校”志愿,或是某些专业的中专、职高类学校时,还要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
(8)如果有高中毕业后出国读大学的意向,还可以选择国际班或考察是否有可能转入国际班。
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高中学校时,一定不要只看到重点高中的光芒,而要结合孩子的实际,多考虑如果孩子到了这所学校后,是否更加有利于他的成长。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更是应该慎重。有特长的学生如果到了一个没有特点的学校读书,他的特长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而如果到了有特色的学校读书,他将如鱼得水,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多。 2   客观地评价孩子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作为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你的孩子。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俗话还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一个人的性格、习惯、思维方式、待人处世之道等等,很多是从小养成的、形成的,虽然不能说是一成不变的,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话不无道理。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氛围,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父母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待人处世的思维和方法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最了解孩子的人,应该莫过于爸爸妈妈,关键看你是否真的用心了。父母要对孩子有客观的评价,然后针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策略。比如:
(1)从性格上看,有的孩子性格开朗、外向,快言快语,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想要掌握他的情绪、想法、状态,甚至是每次考试的成败,看看这个“晴雨表”就够了,然后适时适度地给予的鼓励、督促、安慰、引导,显然比较容易实现;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敏感,遇到什么事情往往憋在心里,很难得表现出来或是主动和别人交流,要想掌握他的情况,就需要父母更加细心地观察、体会,一旦发现问题、发现情绪波动,也不能直截了当、张嘴就问,而要有技巧地引导孩子表露心声,以便和孩子沟通。
(2)从心态、心理上,有的孩子属于积极乐观型的,抗压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都比较强,甚至越是有压力、有难度、有挑战的时候,越能激发他的斗志和不服输的精神。这时,目标不妨订得高些、挑战性强些,不妨试试激将法,更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潜能。但同时,也要预防孩子盲目的乐观,在他取得成绩时、要“翘尾巴”时,提醒一下、“打压”一下,以利再战;也有另一种孩子,凡事都比较悲观,习惯往最坏的结果去想,遇到一点点失败、挫折就会沮丧,遇到压力、挑战就紧张、焦虑,甚至越是关键的时候越要“掉链子”。这样的孩子,要多发现他的优点、长处,多鼓励、多夸奖,多给孩子积极的、正面的信息,尤其不要在考前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帮助他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心理堡垒,才是改变的根本。
(3)从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的孩子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对于自己的优势、不足都心里有数,无论是平时作业、复习,还是各种考试前的准备,都能自觉地做计划、定目标。这应该是最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只要适当关注孩子的成绩,检验一下他自我管理的效果,遇到问题、波动时加以疏导就足够了;而对于学习主动性比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够的孩子,父母不能只在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批评,或是出现什么状况时才想起来教训一番,而是要从平日里、从学习的细节入手,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从能力和效果上,有的孩子对于知识的总结、综合能力强,能够找到重点、找到关联,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习会用巧劲、动脑子,总是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虽然成绩未必是最好的,但却有后劲、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有的孩子,学习非常用功、刻苦,笔记记得最好、作业完成得最认真,每天拿出几乎全部的精力在学习上,却缺乏自己的思考、总结和想法。虽然可能考试成绩不错,但因为已经是近乎竭尽全力了,再想有上升的空间,仅仅靠死读书读死书或是延长时间、多花工夫,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所以,爸爸妈妈需要从“跳出来”的角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所在的区(学区)在当地处于什么水平?孩子所在的学校在区(学区)的排名怎样?孩子的成绩在学校、班级位于什么位置?而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以什么样的状态取得的?他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个“投入产出比”是不是最合理的?根据孩子的性格、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孩子还能有多大的上升空间?为了实现这个上升,需要做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和帮助孩子……而只有做到这个客观,才能和孩子一起确定一个最合适他的目标。 3   体育测试前的注意事项
    (1)以平和心态对待考试。 尤其是身体条件比较差或体育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在临近体育测试前会因为担心成绩而紧张,甚至有出现尿频、出汗、心跳加快以及记忆力下降,无法集中精力参加考试等现象,最终造成发挥失常。其实,经过长时间坚持锻炼和努力,每个人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而且中考体育测试的分值差距别不是很大,只要完成测试就是胜利。因此,要把它作为在初中阶段最后一次检验自己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机会,多思考动作技术要领、少想成绩,长跑等集体项目中尽量跟上同组同学,都可以帮助提高成绩。   (2)运动适量,睡眠饮食要有保障。 体育测试前几天,可以每天安排适量的运动时间,以保持体力、熟悉动作要领和节奏。但应注意,不要再想着突击训练,以免体力透支或受伤。考试的前一天,要早些休息、保证睡眠时间。考试当天,上午参考的考生一定要吃好早餐,但饮食要清淡、有营养、易消化,吃到八成饱即可。早餐时间至少要比考试时间提前1小时,到考试前30—40分钟可以补充适量葡萄糖水,能帮助提高糖原代谢,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在下午考试的考生,中午一定要安排适当的午休,即使不睡,也要休息一会,以免下午考试时过早出现疲劳。   (3)注意着装和运动鞋。 考生应该穿方便运动、方便穿脱的运动服装,着运动鞋。 根据天气情况,可以选择穿短衣短裤,但外面一定要有外衣。在等待点录、准备活动前,以及各项之间的休息时间里,一定要穿好外衣,以保持体温、预防着凉感冒。 考试时注意穿防滑、轻便的运动鞋,纯棉质地运动袜,一是可以充分吸收汗液,二是能使脚掌与鞋子结合紧密,便于发力。如果条件允许,参加篮球运球跑、立定跳远等项目时,可以另外带一双防滑、抓地效果更好的鞋。同时,还要准备一条毛巾,方便出汗时擦汗。   (4)考试前要做足准备活动。 只有当身体发热和兴奋了,才能更好地进入运动状态。考前准备活动可通过慢跑、徒手操、拉伸练习、活动性游戏等内容进行热身,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和韧带。在进行不同测试项目前,还可以专门做些针对不同活动部位、活动方式的准备练习。如,快速跑前进行小步跑、高抬腿跑和后蹬跑;跳跃前多进行肩、腰、膝、踝关节的活动;投掷前进行拉肩、挺身后仰练习等。同时,在考试换项间隙时,还要及时穿衣保暖、抓紧休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下一个项目。   (5)运动后不宜大量喝水或立刻休息。 体育测试项目完成后,尤其是长跑项目后,会出现口干、疲劳等现象,一些考生跑完后便拿起矿泉水,一口接一口地猛灌,这是非常错误的。大运动量后切忌大口喝水,可饮少量水含至口中,漱漱口即可,待稍事休息后再少量、多次适量喝些水。同时,在长跑等大运动量项目后,应用慢步走等方式做好放松活动,不宜立刻坐下休息,还可以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停考和补测。 因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可申请缓考;如果在测试过程中感到身体不适或受伤,也可申请终止考试。但要提醒的是,如果中途停止考试,当天已经考过的项目成绩也将随之作废,需在补测时重新进行。 4   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最重要   
每个孩子中考的结果都有必然性——学得好自然成绩好,有付出自然有收获;但同时,也有偶然性——中考不仅是考知识,更是考心理。如果心理素质差,过度的紧张、焦虑,考试时大脑小小的“短路”一下,可能就被一个简单的问题难住了。有些平时成绩一般般的孩子,在重大考试时候却能够成为一匹黑马,说他们是超长发挥;很多“状元”,平时并非最拔尖的,但大多名次稳定,总能超常或正常发挥;而也有平日里成绩很好的孩子,偏偏大考时就出现失常。其实,超常发挥、正常发挥、欠佳发挥、失常发挥,关键就在心理、心态——善于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考试状态,掌握考试的技能和技巧,这是最好的状态。因此,文化课内容的复习、训练固然重要,同时也应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训练。   良好的心理来自于平和的心态,良好的考试状态来自于对情绪的控制。首先,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在每次临考前都可以适当调低心理期望值,不要总想着能考多少分、要排多少名,而要把注意力放在现在该怎么做、该复习什么,保证备考准备充分就可以了。而在考试时,稳定的心态更加重要——遇到难题,不要慌张,要暗示自己“我难,别人也难”,把会做的做出来,并且要做对;如果一看题目简单,也不要立刻“心花怒放”飘飘然,要是知道对你容易,对别人也一样,既然容易就更要保证做出来、并保证作对,否则稍微有一点毛虎、失误,就会影响成绩。而事实上,的确有不少孩子就是在试卷偏难时能发挥好,简单时反而考不好。实际上,这是最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平时成绩好的孩子,这种失误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自于平时的训练。中考要靠成绩说话、一考定胜负,除了实力以外,更需要不管环境如何、题目难易,“我自岿然不动”的平稳状态,才能保证在这“一考”中心理先占了上风。随着时间推移,越是临近一模、二模,越是临近中考,课业的负担越来越重、来自环境的紧张气氛越来越强,内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从进入初三,就“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大考、每一次大考都当作测验”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保持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保持相对固定的作业和练习量、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该学习学习、该休息休息、该玩该娱乐也照做不误,反而能使学习效率提高、心态平和而稳定;不要过于重视成绩,现在每一次的失败与错误都当作收获,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学习时间长了、累了,觉得大脑疲惫了,可以散步、打球、弹琴、游泳、听歌,用生活中的乐趣冲淡学习的辛苦,积极休息、调整状态;不要总把心思放在分数上,每个人都可能在考试或学习中遇到失败,与其唉声叹气,不如赶快“查漏补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说,初三复习模考的阶段,都能做到这些,那么中考就真的像只是一次测验、一次作业,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对于孩子的心态调整和正常水平的发挥,父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持轻松、愉悦的家庭气氛,以一份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接纳考试的结果,多鼓励少指责,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在孩子出现波动时,适时适度地给予关注和指导,那怕只是一个拥抱、一个微笑,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也会帮助孩子拥有一份超然的心态,轻松地迎接考试。 5   不搞题海战术,掌握规律更重要   对于理科,尤其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就是习题,要通过做题总结出一些解题思路、规律、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因此,做习题是必须的,但却是有技巧的,千万不能盲目地、不做任何筛选地见到练习题就做,大搞题海战术。无意义的重复,不仅无法取得突破,还会增加厌烦感。首先,必须分一定的时间来做些基础题,确保基础万无一失,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再谈拔高。尤其是一些成绩中上等的孩子,尤其不要轻易走入另一个误区:猛攻拔高题,忽略基础题。其实,题目的难以只是相对而言的,千万不要人为地去区分简单题和难题,只有做对、不出错才是硬道理。想要提高成绩,不在于你多做了多少多少题,在于你能把所有做过的题都弄明白,更为关键的是找到规律、分析错误原因,学会逐个突破,那么不用“拔”中考也能考出好成绩。   (1)五种错误区别对待,学会逐个突破。 题目做错了不外乎五种情况:计算错误、规范错误、审题错误、知识错误、方法错误。想要找到桎梏自己的原因,需要静下心来分析试卷、进行总结,必要时可以请父母、老师来帮忙。 这其中,计算错误、审题错误、规范错误,属于非智力因素,就要靠自己去克服学习习惯中的弱点——细心、准确是解决计算错误和答题不规范问题的方法;读题时要看准题干中的关键字、每一个已知条件等,并可以在读题时用笔做标志,对条件进行整合,寻求解题方法。而后两者,知识掌握不到位和解题方法选择不当,最好找老师寻求帮助,以免走弯路。 
知道错误的原因后,还需要找些同类题目进行练习训练,做到举一反三、彻底突破。   (2)找到各类题型的命题规律,及时弥补漏洞。 
初三的各种试题都能寻找到命题规律与对应的考试要点,很多学校的老师在几轮复习中也会不断地给出总结和提示,善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的孩子会从中受益匪浅。如果孩子在这方面能力有欠缺,有能力的父母可以给孩子做些辅导,或者求得老师的指导后帮助孩子总结归纳。掌握这些规律,会使整个复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效率更高。而每次的练习都是一次磨炼,获得的经验比结果更重要,面对平时作业、考试中暴露出的漏洞和空缺,则需要及时弥补、对症下药,进行有效地强化训练。   (3)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 
现在的中考,对于学科知识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的考核越来越重视,例如,数学考试中代数和几何综合题,物理也有力学、电学综合题等。因此,在备考复习的环节中,应该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科内各个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相关的训练。有的孩子,平时单元考试成绩很不错,但到最后的综合模拟考试成绩就不理想,这是因为这方面能力的欠缺。所以,通过中考几轮复习和模拟考试,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训练,在头脑中形成一张知识体系网,善于找到并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能力。   (4)粗心不一定是真正的理由。 孩子成绩不好时,最喜欢说的理由就是“粗心马虎”。但事实上,表面上的粗心,可能预示了很多问题。首先,做题出错的原因可能在于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概念没有弄清楚。如果能将所有的公理、定理、公式等都记得非常熟,一看到题目,马上就能想到要用到什么知识,就可以减少这类错误;其次,是自己不重视,或者面对中考的压力心不静,考试时过度紧张、思维不集中,难免顾此失彼犯错误。这就需要通过我们说过的各种方法,去努力纠正自己思想意识上偏差、缓解紧张情绪,全心投入到解题这个具体事件中。除此之外,只要时间允许,很多计算题都是可以检验的,比如凡是解方程的题,都可以把答案代入进去,看看对不对,减少出错的几率。
    6   遇事冷静,想好再说别唠叨   做父母的,尤其是中国父母,最常见、最可怕的一个问题就是——唠叨。做父母的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孩子,每天把叮咛嘱咐时时刻刻挂在嘴边。当孩子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时,就指批评个不停、抱怨个没完。而到了初三,不少父母更是整天把中考、重点、实验班、作业等等的事情挂在嘴边,随时随地都在孩子耳朵边上念叨,以为这样孩子就能重视、就能努力,就能改掉“毛病”、提高成绩。   其实,父母这样做的的确确出于爱心,一心一意地为孩子着想,惟恐因为自己的疏忽、不周和提醒不到而耽误了孩子,或担心是在遇到什么问题时没能帮到孩子,很想很想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父母很累、很辛苦!但这,却是孩子最不领情的:   首先,无论学习还是其他,如果这事孩子不想做、不愿做,没有积极性、自觉性,唠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是父母越提醒、唠叨,孩子越反感。好一些的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全当作耳旁风;反应强烈的孩子,会跟父母顶嘴、对着干。而当出现问题时,孩子却往往会把责任推给父母,觉得是父母没有为他想周全,或是没有提醒他。 
其次,父母唠叨来唠叨去的,都是些“你得好好学习”“你得争取考上个重点”“我们都是为你好”之类过于笼统、含糊的要求,没有实际意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孩子不得要领、无所适从,甚至根本不服气——有本事你自己做做看呀。而父母呢,见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成绩没有起色,往往会更多的唠叨、不断的抱怨。由此,成为不良的循环,使父母与孩子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而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父母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嘱咐”,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他、不尊重他,尤其是父母在外人、同伴面前数落他时,对孩子的自尊心更是巨大的伤害,势必造成孩子的逆反、对立情绪。尤其是中考在即,孩子会遇到来自学习、同伴竞争、未来的定位和选择等很多问题的困扰,而这些问题很多是他们从来都未曾经历的,本身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更容易和父母对立起来。   所以,关注孩子、了解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为孩子出主意想办法,都是对的;遇到孩子有问题、有错误、方法不得当时,也可以说、可以讲,但必须要把握一个原则:冷静、冷静、再冷静,然后搞清楚事实,想好了再说,否则干脆别说!   
(1)不要“点火就着”,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冷静,搞清楚事实,区别对待。对于孩子完全清楚,并有能力自己处理好的事情,让他自己来解决,并自己承担后果。如:不按时起床就会迟到,这是每个学生都很清楚的。他做不到,自然会受到应有的批评和惩罚,父母完全不必每天不断地提醒他;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明确地表明自己态度,但务必是就事论事,不要动不动就唠叨个没完、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孩子多少年的错误纠集在一起大发议论。   (2)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些管理、指教,但在对孩子有要求时,要尽量用简洁的、明确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指导,让孩子真正明白父母的意思,并允许孩子对此提出他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再去做。如果哪件事情父母也还没有明确的意见时,可以和孩子讨论,或者暂且放一放,去请老师帮忙或是咨询专业人士,找到可行、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再跟孩子说,切不可含糊其辞,只是简单的说教、讲大道理。   (3)不唠叨绝不等于就什么都不敢说,相反,该说的一定要说、该管的一定要管。有的父母,因为总是唠叨造成孩子逆反后,也担心孩子就此放弃学习,或是做出什么出格的、过激的事情,于是矫枉过正,就算明明看到孩子有问题、犯错误也不敢说了。其实,极少有孩子不希望父母管,极少有孩子遇到麻烦不想跟父母说,毕竟父母是他最亲最亲的人,孩子反感的、抵触的是父母无谓的唠叨和凡事上纲上线的态度。如果真的就此不敢说、不敢管了,孩子其实是会感到失落、伤心的。所以,说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说。

7   填报志愿,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其中 每到报志愿的时候,也常常是家里爆发“战争”的时候。有的父母,为孩子包办填报升学志愿,而孩子呢,有的是自己没主意、有的是迫于父母的压力,遵从了父母的安排;也有的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报考,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我们说,选报升学志愿,是孩子的个人权利,高中生活是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对三年的、新的读书环境。因此,在志愿填报时,父母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的兴趣,并按照孩子的能力来完成报考。切不能因自己“望子成龙”心切或为实现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理想,而忽略了子女自身的条件和意愿,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这样做极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造成其学习困难以至影响身心健康。   (1)提早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盲目地帮孩子包办志愿,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因为不太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二是觉得孩子的想法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三是孩子没有参与意识、没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对孩子的了解,需要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孩子的参与意识,则是从小培养、逐渐增强的。如果父母只是到初三才想起来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或是让孩子自己有主意,那就有些为时晚矣了。因此,父母更需要放下架子、拿出耐心,花时间和孩子共同商讨。   (2)仔细评估各方面信息。 除了前面提到的当年毕业生人数、招生人数和普高与职高比例、各类学校招生范围和人数等公共信息外,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前2~3年各类高中校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各分数段对应的人数,这是评估孩子水平、能力最基本的标准。对于目标高中是普高的,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分数线,或电话咨询学校,也可以找一些考入该校的学生、家长咨询;如果是报职业高中,中专,中技,则要重点关注专业的选择、专业的去向、就业的状况等信息,一定提前通过媒体报道、网络、论坛等多做了解。   (3)与孩子一起选定合适的学校。 无论孩子是否自己有择校意向,在最终志愿选择上,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帮他们权衡利弊提出建议,引导他们参与探讨,尊重孩子的意见、得到孩子的认可。很多孩子对于中考早有自己目标,只要孩子的理想合情合理,父母就应该支持他。首先,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成为孩子思考自己人生规划的起点;同时,只有孩子有兴趣、有目标地学习时,才会有动力,这样学习起来效率才比较高。   (4)不要随意改变主意。 从初三第一学期开始,很多早动手的父母就开始研究孩子志愿的问题了。而随之一次次月考、期中期末考,直到一模成绩出来之后,才真的要填报志愿了。这期间,孩子的成绩未必总能稳定或稳中有升,难免会有起起落落。需要提醒的是,中考可以填报八个志愿而且是平行录取,只要根据综合评估的情况确立了志愿校,就不要随意地因为一次考试成绩好而要拔高、或因为一次波动而担心目标过高。总是犹犹豫豫、举棋不定,一会儿一变,会造成孩子情绪的起伏,不利于安心于学习本身。   (5)不要忽视一些细节。 有些普高的特长班、实验班,以及一些职高、中专、技校的某些专业,都有提前进行专业加试的要求,没有通过加试是不能录取的;还有些,对于考生的身体条件有要求。因此,在选择志愿学校时,一定要注意这类细节,提前了解情况、做好准备,以免影响报考和录取。
【上一页】     【下一页】
关于中招网 备案号:苏ICP备2023017970号 Copyright © 2016 (南通海陵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南通中招网 版权所有
南通中招网南通中考网为考生提供南通中考分数南通中考分数查询、南通中招计划、南通中考招生简章、南通中考招生计划等最新信息!